南方農村報訊7年來,江門人勞叔(化名)總是肢體無力、背部無法挺直。輾轉多家醫院治療無果,甚至一度被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做了手術。近日,他在三九腦科醫院被確診為帕金森病。對癥治療后,下肢乏力、麻木的情況明顯好轉,身體前傾的癥狀有所緩解,目前已順利出院。
“帕金森病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我國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1.7%。臨床上以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為主要特征。”胡運新說,出現不斷加重的靜止性震顫和行動遲緩時,應及時到醫院相關專科檢查。
下肢無力逐漸加重
勞叔今年58歲,從7年開始出現左腿無力、發麻等癥,隨后在當地診所被診斷為骨質疏松。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勞叔的癥狀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加重了,“下半身總是無力、麻木,身體還不由自主地向前傾斜,腰都直不起來。”勞叔說。
3年前,勞叔在當地醫院又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并接受了手術治療。然而,勞叔肢體無力、麻木和腰直不起來的癥狀還是沒有得到緩解。“最近這兩個月,我總感覺腦子不清晰,昏昏沉沉的,肚子發緊還脹氣得很難受。”為尋求進一步的治療,勞叔來到了廣東三九腦科醫院。
早期帕金森易誤診
該院神經內六科主任胡運新檢查發現,患者神志清晰,余顱神經未見異常,四肢、頸部肌張力明顯增高,尤其是左側上肢有明顯的震顫。“患者姿勢前傾、步態緩慢,雙上肢擺臂幅度小,考慮帕金森病的可能性較大。”胡運新說。
“早期帕金森癥狀多種多樣,臨床上有的人因為脖子疼被誤診為頸椎病,有的人因為腰痛被誤診為腰椎病,還有人因為走路變慢而被誤診為中風。”胡運新指出,臨床上部分醫生對帕金森病早期不典型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缺乏足夠的認識,再加上好發年齡十分相似,所以表現為肢體僵硬、疼痛的帕金森病患者常常被誤以為是頸椎病或腰椎病。
給予抗帕金森病對癥治療后,勞叔雙下肢乏力、麻木的情況明顯好轉,身體前傾的癥狀有所緩解。近日,勞叔順利出院。
新聞推薦
掃描二維碼為候選人投票江門日報訊(記者/傅雅蓉)經過層層選拔推薦,全國“最美奮斗者”候選名單于昨日正式出爐,江門市有一人...